【编者按】
2023年8月1日,《期货日报》采写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推动上海期货行业开拓创新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走深走远》两篇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上海辖区期货行业改革开放创新规范发展的新成绩,以及辖区期货行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服务作用。现将该文刊出,供参阅。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上海,作为近现代中国最早出现期货交易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期货市场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重要期货品种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我国期货市场和行业发展重镇,上海是我国境内唯一同时拥有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城市,它聚集了境内一半的期货交易场所,汇聚了全行业近四分之一的期货公司,并产生了全市场40%左右的期货交易量,在期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机构集聚、行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处于国内期货行业“执牛耳”的地位,在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是一直扮演着“排头兵”的重要角色。
期货行业蓬勃发展,在新征程中砥砺前行
进入新时代,随着期货市场快速发展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上海期货行业勇立潮头、砥砺探索、乘势而上,不断谱写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共有36家期货公司、202家期货分支机构,期货公司家数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150家期货公司的24%;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上海期货行业成交量和成交金额高达35.26万手和233.73万亿元,全国占比分别为43.18%、44.56%。
上海期货行业一直以其稳健的资本实力和经营业绩,为国内期货行业树立了良好典范。上海36家期货公司注册资本、总资产、客户权益、净资产、净资本等各项重要财务指标表现优异,均处于全国首位,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也都接近或超过全行业的1/3,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在期货行业合规运作方面,上海期货行业坚定地将风险防范摆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优化内部控制,合规运作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持续提升。近年来,上海36家期货公司未发生一起巨额穿仓、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等重大风险事件,个别重点机构风险得到妥善化解,未造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事件。在2022年期货公司分类评价中,上海期货公司中A类公司的数量达到15家,创历史最好成绩,上海期货公司“稳健、合规、专业、审慎”的优良声誉已深入人心,成为令人信赖的金字招牌。
上海期货行业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随着中证1000指数期货和期权、科创50ETF期权、合成橡胶期货和期权等新品种相继挂牌上市,上海期货市场产品体系逐步健全,20号胶、低硫燃料油、国际铜等期货品种价格逐渐成为跨境贸易的重要定价基准,“上海价格”逐渐被市场所接受。上海36家期货公司积极利用上海改革开放前沿的区位优势“引进来”“走出去”,努力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领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据上海证监局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36家期货公司中有6家公司在境外设立了子公司,上海期货公司共有境外客户420户,全国占比约为53%,上海期货行业作为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窗口的优势和地位更加凸显。
聚焦主责主业,以依法行政促行业规范发展
在法治的轨道上依法合规开展监管工作和市场活动,是保障期货行业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上海证监局在中国证监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期货和衍生品法》为统领,以各项规章制度为抓手,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完善监管机制安排,惩处各类违规行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护交易者合法权益,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持续以高质量的监管促进辖区期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市场各方权益、提高监管公信力的必要举措。上海证监局坚持依法从严,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近年来,上海证监局着力构建高效、科学、公正的执法体系,持续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强化非现场监管能力,提升现场检查质效,加强对行政处罚、监管措施的法制审核,确保执法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上海证监局不断改进信息公开机制,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公众公开执法信息,自觉接受市场各方对执法工作的监督,提升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2022年至今,上海证监局对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开展全面和各类专项现场检查53家次,并针对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廉洁从业等方面存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双罚”机制,累计出具32单监管措施,涉及19家经营机构、11名责任人员以及2家股东单位。与此同时,针对辖区某期货公司股东未经批准擅自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管理期货公司股权的行为,对当事人及时采取了行政处罚。
近年来,上海证监局在坚持透明规范,做好许可备案审核工作方面,坚持规范优先,建立并完善许可备案事项的审查制度,明确审核标准、流程和要求,明晰权力边界,确保审核过程规范、透明,使监管工作更加可预期和可理解。近年来,上海证监局梳理并下发了期货经营机构备案报告事项清单,明确各类事项的报送时限及报送方式;及时总结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在办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备案和期货分支机构换领许可证事项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下发监管信息通报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各类许可备案事项的标准;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期货公司部分行政许可、备案相关事项告知承诺制落实落地,减轻行业机构负担。2022年至今,上海证监局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办理各类行政许可和备案事项约300件。
此外,上海证监局在指导辖区防范金融风险时,坚持问题导向,牢牢守住风险防控底线。上海证监局一贯坚持,期货市场是交换风险和管理风险的场所,而防范各类风险则是期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永恒的主题。近年来,上海证监局坚持问题和风险导向,盯紧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有效防范处置风险隐患,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在这一过程中,上海证监局一方面积极推动辖区期货公司建立健全风险治理架构,并不断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以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覆盖。另一方面强化居间人管理、保证金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重点领域及涉系公司、尾部公司等重点公司的监测和处置,2022年至今,成功完成了某涉系期货公司的行政接管和某尾部期货公司风险处置工作,推动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居间业务规范整改如期完成,及时处置了各类保证金预警事件及信息安全事件,并持续督促辖区期货公司积极开展国密改造、IPV6部署、软件正版化等金融科技信息化项目。
事实上,维护期货交易者合法权益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期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期货监管工作“人民性”的直接体现。在群众利益面前,上海证监局实实在在的把坚持人民立场,强化交易者权益保护落到实处。近年来,上海证监局始终将人民至上作为推动期货市场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期货市场真正为人民所用、为人民所享,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上海证监局在各类信访投诉举报事项核查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保障交易者的合法权益,做到每单必核查、每单有结论、每单必答复;充分压实期货经营机构主体责任,对于信访频发的经营机构及时启动现场检查,对于核查发现违规问题的经营机构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同时,充分发挥上海市证券期货基金业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指导调解委员会牵头组织交易者和涉诉机构进行协商,化解社会风险。
期货行业是一个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金融服务行业,专业是基础,制度是保障,而文化则是核心,良好的文化底蕴是促进整个行业发展、机构稳健、人员拼搏的力量源泉。近年来,上海证监局通过打造辖区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联席会议、信息技术负责人联席会议等机制,持续引导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强化“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推动辖区期货行业厚植合规文化,坚守诚信文化,弘扬专业文化,培育稳健文化,涵养健康行业生态;引导行业机构发挥党的领导和现代公司治理的双重优势,推动辖区所有国有期货公司完成党建入章程工作,持续端正行业机构的发展观、经营观;将加强廉洁从业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压实行业机构廉洁从业管理主体责任,持续开展涵养廉洁文化系列活动,积极推进新时代期货行业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同时,积极发挥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自律管理的预期引导、事前规范作用,通过指导举办上海期货行业新员工合规培训、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座谈会等系列活动,不断强化行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坚守初心使命,推动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期货市场作为与实体经济联系最紧密的领域,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的功能发挥,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资源高效公平配置,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为新时期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期货市场的监管工作奠定了基调。近年来,上海证监局持续推动辖区期货行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观,积极为产业企业客户提供综合风险管理服务,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服务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大局,谱写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期货公司一端联系着交易者,一端联系着交易场所,在期货市场运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期货经营机构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上海证监局为积极支持辖区期货公司创新发展,近年来持续推动行业机构着眼于打造综合风险管理服务提供商的目标,持续提升资本实力和专业能力,打造创新业务的发源地、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提供方和风险管理市场的中坚力量。2022年以来,上海期货行业抓住《期货和衍生品法》松绑期货公司业务范围带来的重大机遇,在资本补充、内部制度、业务系统、人员储备等方面积极做好相关储备工作,共有8家期货公司股东向期货公司注入资本金合计34.65亿元。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期货公司在上海设立了61家风险管理子公司,全国占比为60.4%,部分期货公司通过协同推进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及交易咨询等创新业务,逐渐由传统经纪商向综合性衍生品服务商转变。
目前上海期货行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助力主要产业链供应链实体企业实现原材料稳价保供的能力。通过期货衍生品工具,帮助相关实体企业有效规避市场价格风险,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提升。仅2022年度,辖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服务实体企业超4000家次,累计实现基差贸易和仓单服务业务额超500亿元。
《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了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鼓励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为引导更多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提供了法律保障。上海证监局已连续指导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召开十三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联合期货交易所主办多期产业企业风险管理论坛等活动,引导更多的实体企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截至2023年6月末,辖区期货公司法人客户数量达7.02万户,全国占比为42.4%。经初步统计,其中从事套期保值的客户权益占比约为30%,交易者结构更加合理,交易行为更加成熟,市场功能发挥更加有效。
丰富的期货期权品种体系对于满足交易者需求、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了期货及期权新品种上市实行注册制,上海证监局作为期货交易所品种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外部委员单位,积极参加合成橡胶期货和期权、航运运价指数期货、中证500指数期权等相关品种上市审核工作,支持辖区期货经营机构积极为期货市场品种上市工作建言献策,助力丰富期货期权品种序列,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以改革创新为动能,推动重大战略落实落地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开放、创新、包容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品格。当前,上海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这些战略的落实落地离不开辖区期货行业的功能发挥和创新发展,而上海期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区位、环境和政策优势。上海证监局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引导辖区期货行业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开放前沿的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大局,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提升“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争做行业创新开放的先行者。
在上海,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肩负着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重要职责任务。近年来,上海证监局积极投身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配合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等重要基础设施筹建方案的研究讨论和建设发展推进工作。积极鼓励辖区期货公司在临港新片区新设分支机构或子公司,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期货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了10家风险管理子公司,为上海“五个中心”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提供积极支持。
基于商品的“一价定律”,期货具有天然的国际性,《期货和衍生品法》顺应我国期货市场和行业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专门规定了更加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期货交易、结算、交割等制度,这为期货行业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近年来,上海证监局持续引导辖区行业机构做好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互动,争做行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持续提升跨境服务能力,促进境外子公司合理布局和稳健经营,积极做好QFII、RQFII参与国内期货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截至2023年6月底,上海辖区期货公司共设立了6家境外子公司,为264名境外客户提供了期货经纪服务。此外,国内首家支持QFII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市场的期货公司和首家获准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外资商业银行均落地上海,这为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证监局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持续推动辖区期货行业聚焦“三农”普惠领域,持续优化“期货+”产品和业务供给,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特别是在绿色、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发专项产品,提升期货服务普惠性。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2020-2021年度期货公司扶贫工作考评结果排名公示中,上海有12家期货公司进入前30名,6家期货公司位列前15名,体现了上海期货行业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为助力乡村振兴积极贡献“上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