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大宗

【8月4日-8月8日】7月中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0462.3万吨,较上月减少132.5万吨,环比下降1.3%。
时间:2025-08-08 作者: 来源:
  一、宏观要闻
  (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进度加快
  据中国证券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近期将加快报批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目前,多地已陆续就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召开相关会议,以期抢抓政策红利。同时,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在内的政府债券发行也有望加快。业内人士预计,多因素支撑下,下半年基建投资将回升,继续发挥托底经济作用。
  (来源:WIND)
  (二)金融机构风险客户尽调要求拟进一步明确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拟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的客户尽职调查具体要求。其中,对于金融机构和从事汇兑业务的机构为客户向境外汇出资金金额为单笔人民币5000元或者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应当核实汇款人身份,确保汇款人信息的准确性。支付机构一次性出售不记名预付卡1万元以上需登记。
  (来源:WIND)
  (三)金融领域“反内卷”再出新政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意见》明确,到2027年建成适配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推动贷款、债券、股权等工具联动发力。(来源:WIND)
  (四)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从而使印度面临的总关税税率达到50%,以回应印度继续“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新加的25%关税将在21天后生效,此前首轮25%关税将于本周四生效。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将对芯片和半导体加征约100%的关税。如果你在美国建厂,将无需缴纳关税。
  (来源:WIND)
  (五)我国7月进出口数据表现亮眼
  据海关统计,7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6月加快1.5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其中,出口2.31万亿元,增长8%;进口1.6万亿元,增长4.8%,连续两个月增长。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
  (来源:WIND)
  二、农副产品行业要闻
  (一)大豆
  USDA最新干旱报告显示,截至8月5日当周,约3%的美国大豆种植区域受到干旱影响,而此前一周为5%,去年同期为4%。约3%的美国玉米种植区域受到干旱影响,而此前一周为7%,去年同期为5%。约3%的美国棉花种植区域受到干旱影响,而此前一周为5%,去年同期为10%。
  (来源:金十期货)
  据外媒报道,农业咨询机构Patria AgroNegocios表示,巴西2025/26年度大豆种植面积料以近20年来最慢速度增长,预估种植面积将为4813万公顷(1.189亿英亩)。Patria在一份声明稿中称,种植面积将比上年度增长1.43%,这是2006/07年度以来最小增幅。该机构预估,巴西2025/26年度大豆产量将达到1.6656亿吨,低于上年度的1.6874亿吨。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来源:金十期货)
  据外媒报道,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巴西8月大豆出口量料达到815万吨,去年同期为798万吨;豆粕出口量预计为174万吨,去年同期为210万吨;玉米出口量预计为758万吨,去年同期为642万吨。
  (来源:金十期货)
  (二)棕榈油
  据外媒报道,马来西亚棕榈油种植巨头森那美种植集团(SD Guthrie Berhad)周四表示,在印尼生物柴油强制掺混政策的支撑下,预计今年剩余时间毛棕榈油价格将稳定在每吨4000林吉特(约合946.52美元)左右。
  (来源:金十期货)
  (三)豆粕
  近期国内油厂大豆压榨利润有所回升,主动下调远月豆粕基差促进销售,叠加市场担忧四季度我国进口大豆供应趋紧,国内豆粕远月基差成交量大幅增加。8月5日,全国主要油厂豆粕成交量190.74万吨,较前一交易日增172.45万吨,创今年以来峰值;其中远月基差成交185.6万吨,较前一交易日增179.17万吨,占比高达97%。 
  (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三、化工产品行业要闻
  (一)原油
  欧佩克+的八个成员国通过视频会议达成9月增产54.8万桶/日的决议,标志着该组织提前一年完成当前阶段的供应恢复计划,全面退出自2023年起八个成员国实施的220万桶/日减产协议,同时包含阿联酋的阶段性额外增产额度。据与会代表透露,另一项约166万桶/日的自愿减产协议将在12月底前重新评估。此次增产标志着欧佩克及其合作伙伴的战略转变——从捍卫油价转向放开产能,有效抑制了地缘政治紧张和季节性需求高峰对油价的冲击,为全球司机带来福音,也被视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绩。加速增产强化了市场对下半年全球供应过剩的预期。
  (来源:金十期货) 
  美国至8月1日当周EIA原油库存-302.9万桶,预期-59.1万桶,前值+769.8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库存+23.5万桶,前值+23.8万桶。库欣原油库存+45.3万桶,前值+69万桶。汽油库存-132.3万桶,预期-40.6万桶,前值-272.4万桶。精炼油库存-56.5万桶,预期+77.5万桶,前值+363.5万桶。商业原油进口596.2万桶/日,较前一周减少17.4万桶/日。原油出口增加62.0万桶/日至331.8万桶/日。原油产量减少3.0万桶至1328.4万桶/日。炼厂开工率96.9%,预期95.2%,前值95.4%。
  (来源:金十期货)
  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将对俄罗斯实施更多二级制裁。特朗普7月29日称,他把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的最后期限设定为10天,从当天开始计算。如果俄方没有就此取得进展,将面临美国新的制裁。特朗普当前对俄罗斯设置的完成俄乌和谈最后期限为8月8日。 
  (来源:金十期货)
  (二)橡胶
  初步统计:7月1-3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83.4万辆,同比去年7月增长7%,较上月下降1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273.6万辆,同比增长10%;7月1-3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19.2万辆,同比去年7月增长12%,较上月下降12%,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547.2万辆,同比增长12%。
  初步统计:7月1-31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100.3万辆,同比去年7月增长14%,较上月下降10%,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54.7%,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47.2万辆,同比增长30%;7月1-3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117.9万辆,同比去年7月增长25%,较上月下降4%,新能源厂商批发渗透率53.8%,今年以来累计批发762.7万辆,同比增长35%。
  (来源:乘联分会)
  截至2025年8月3日,中国天然橡胶社会库存128.9万吨,环比下降0.48万吨,降幅0.4%。中国深色胶社会总库存为80.4万吨,环比降0.13%。其中青岛现货库存降1.35%;云南增4%;越南10#增加3.5%;NR库存小计增5.6%。中国浅色胶社会总库存为48.5万吨,环比降0.8%。其中老全乳胶环比降1%,3L环比增3.8%,RU库存小计降1.1%。
  (来源:隆众资讯)
  四、有色及新能源行业要闻
  (一)氧化铝
  几内亚撤销了授予阿联酋全球铝业公司(EGA)一家子公司的铝土矿特许权,并将其转让给一家新成立的国有公司,理由是该公司违反了其采矿法规。这一决定进一步加剧了围绕在该全球第二大铝土矿生产国建设氧化铝精炼厂的僵局,并凸显了西非军政府试图收回战略矿产资产控制权的努力。总部位于迪拜的EGA通过其几内亚氧化铝公司(GAC)子公司在几内亚开展业务,包括一个690平方公里的采矿特许权区,其中含有约4亿吨铝土矿资源。
  (来源:文华财经)
  (二)镍
  印尼国企部(SOEs)副部长Kartika Wirjoatmodjo正推动制定相关法规,鼓励印尼电动汽车制造商从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电池转向镍电池。他在周二出席雅加达举行的2025国际电池峰会后表示:“我们正在推动针对印尼电动汽车工厂(包括汽车制造商)的法规,以实现从锂电池向镍电池的转型。”在此次活动中,Wirjoatmodjo指出,全球电池需求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8800吉瓦时(GWh),供应链将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因素。
  (来源:文华财经)
  (三)碳酸锂
  中国盐湖所属青海汇信2万吨/年碳酸锂项目迎来重要时刻,首批碳酸锂产品从汇信新材料发运出厂,正式进入市场化销售阶段,标志着公司在高纯度锂盐规模化生产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按下“快进键”。自6月17日项目实现全线贯通并出合格产品后,汇信新材料紧紧围绕达产达标目标,精细调整工艺参数,优化装置运行,确保产品指标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积极与公司相关部门沟通产品销售事宜,确保产品顺利出厂。首批产品纯度达99.6%以上,符合动力电池级标准,将主要供应国内新能源企业。
  (来源: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多晶硅
  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Crystalline Silicon Photovoltaic Products)发起第二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调查,对进口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涉案产品发起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上述涉案产品发起第二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的实质性损害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发生。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五)铜
  近日,随着中国铜业所属滇中有色再生铜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项目火法系统第二台回转式阳极炉成功产出第一炉阳极铜,这一历时14个月的重点工程画上圆满句号,为再生铜绿色循环利用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在行业内树立了新标杆。该项目创新使用高杂阳极铜电解系统,通过高杂低电流密度工艺提升了高杂原料的适应能力;采用“原生+再生”双轨模式,在减少对原生铜矿依赖的同时,有效增强了资源保障能力与成本竞争优势;选用回转式阳极炉、RGV智能转运系统等核心设备和智能装备,能耗进一步降低,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
  (来源:资源再生杂志)
  五、黑色行业要闻
  (一)钢材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保持向上向好势头,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欧盟、非洲、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9.4%、3.9%、17.2%、16.3%。7月中国出口钢材983.6万吨,较上月增加15.8万吨,环比增长1.6%;1-7月累计出口钢材6798.3万吨,同比增长11.4%;
  (来源:海关总署)
  为完成好国家下达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和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目标,宁夏发改委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按国家相关要求,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电解铝、钢铁、水泥、多晶硅及数据中心等重点用能行业绿电比例分别不低于34.2%、34.2%、34.2%、34.2%、80%。
  (来源:金十数据)
  据中钢协,2025年7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478万吨,环比上一旬减少88万吨,下降5.6%。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180万吨,平均日产198.2万吨,日产环比下降7.4%。
  (来源:中钢协)
  (二)煤炭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5年煤炭年中更新报告》。2024年,全球煤炭需求同比增长1.5%,达到87.9亿吨;2025年,全球煤炭需求将同比增长0.2%;2026年,全球煤炭需求预计同比微幅下降,大致维持在87.8亿吨。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煤炭需求同比增长1.5%,达到87.9亿吨;全球燃煤发电量达到创纪录的10766太瓦时。2025年上半年,全球煤炭需求同比降幅小于1%,并呈现区域分化显著的特征。基于下半年全球煤炭需求温和回升预期,预计2025年全球煤炭需求同比增长0.2%。
  (来源:金十数据)
  (三)铁矿
  7月中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0462.3万吨,较上月减少132.5万吨,环比下降1.3%;1-7月累计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69656.9万吨,同比下降2.3%。
  (来源:海关总署)
    本要闻由港信期货整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