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80年代,期权交易出现新的变化。一是期权交易迅速在世界各国的期货交易所扩展。从南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到欧洲的法国、荷兰、德国、瑞士、芬兰、英国,一直到亚太地区的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等,都建立期权交易所或推出期权交易。二是期权交易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其他品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开始非正式地大量开展金属期权交易。1982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交易所引进外汇期权交易。而后,澳大利亚的悉尼期货交易所开始银行票据和带息证券期权(即利率期权)交易。1981年,美国解除以往的期货交易所不得开展期权交易的禁令,拉开了将期权交易方式应用于其他传统农产品期货合约和金融期货合约的序幕。1982年,CME全面开展股指期货期权等期权交易。同时,CBOT也成功地将期权交易方式应用于政府长期国债的合约买卖活动。期权交易的对象队伍迅速壮大,以至于现在的期权交易,早已不是仅仅以股票为对象,而是包括各种传统的实物商品(农产品、能源产品、金属产品等)与金融产品(股票、股指、外汇以及利率)。可以这么说,在当今世界上的期货交易所内,凡是具备一定交易规模的期货合约都有相应的期权合约,期权合约已成为相关期货合约的配套合约,期权交易已成为期货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期权交易双扩展局面的形成,使期权交易量增长迅猛。2000年,全球期权交易的总量第一次超过期货交易的总量。
下图显示1998—2013年全球场内期货与期权历年交易量的对比,数据来自美国期货工业协会(FIA)历年交易量统计。
1998—2013年全球场内期货与期权易量